航标与堤岸 | 主竞赛单元终审评委公布
重庆青年电影展
十九世纪末,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意识流”理论,将人类思维比作一条连绵不绝、奔涌向前的河流,即在人的思维中既有理性也充斥着朦胧的直觉与瞬息万变的潜意识。当电影这扇窗口被打开,人们惊觉银幕,正是承载这条河流的理想河床。影像的蒙太奇与声画的交响,完美复刻了意识流动的非逻辑与诗意,让观者在黑暗中放弃抵抗,任身心沉浮于这场集体意识的漫游。
然而,意识的奔流需要航标与堤岸。纯粹的感受性体验如若缺乏形式的锤炼与理性的凝视,便容易沦为一片美丽的混沌。此时,具备多元视角与专业素养的批评者,便成为这条意识之河的引航者与测绘师。他们帮助我们厘清纷繁的表象,将朦胧的感知锚定为清晰的理解。片刻的感官冲击或许转瞬即逝,但对影像内在结构的洞察与解读,却能构筑起更为持久的审美基石。

第十二届重庆青年电影展邀请到霍廷霄、张一白、李挺伟、李睿珺、王雪茵担任主竞赛单元终审评委。他们将立于意识之河的岸畔,以审慎而温暖的目光凝视银幕之上的每一条思想之河。在为观者解读影像内涵与情感密码的同时,也为众多优秀的创作者提供全新的创作方向。于是,我们得以结伴航行于这片意识的汪洋,从容而笃定地穿越光影的波峰与浪谷,去迎接那些即将浮现的、关于我们自身存在的清晰图景。
评委会主席
霍廷霄

霍廷霄,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分配到八一电影制片厂故事片部美术创作室任影视美术设计师。2011年调入北京电影学院美术学院,曾任北京电影学院美术学院党总支部书记、副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北京市长城学者;北京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现任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美术学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高新科技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影视制作者分会(联盟)副理事长,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美术协会副会长。
霍廷霄参与制作的电影作品40余部,五次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设计奖,两次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美术指导奖。并获美国艺术指导协会、美国影评人协会最佳艺术指导大奖等奖项。代表作品有:《霸王别姬》《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唐山大地震》《白鹿原》《守岛人》《革命者》《长津湖》《我和我的父辈—乘风》等。
终审评委
张一白

张一白,电影导演、监制、总策划。出生于重庆市,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张一白先生作为电影创作的导演+电影项目的监制+电影宣发的指挥,因其对电影项目全方位的深度参与和掌控,充分体现了他在艺术创作和商业价值上的造诣和能量。多年来,他致力于以电影的形式推广和宣传重庆的城市文化和城市形象。
代表作品有:导演《将爱情进行到底》《开往春天的地铁》《好奇害死猫》《秘岸》《匆匆那年》《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我和我的祖国》《风犬少年的天空》等;监制《杜拉拉升职记》《后来的我们》《来电狂响》《夺冠》等。
终审评委
李挺伟

李挺伟,保利影业副董事长、保利文娱科技总经理。兼任全国电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电影投融资研究院特邀研究员,金鸡电影创投大会金牌制片人评审团评委。参与出品、策划《八佰》《流浪地球2》《封神第一部》《长空之王》《狂野时代》《宇宙探索编辑部》《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植物学家》等影片,监制《看不见的顶峰》《731》等影片,获得金鸡、五个一、戛纳、柏林等国内外多个奖项。编著《中国文化金融合作与创新》《中国电影投融资发展报告》《电影投资艺术》《文耕集》等。
终审评委
李睿珺

李睿珺,自2006年起先后编剧、导演电影《夏至》《老驴头》《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有一天·礼物》《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路过未来》《隐入尘烟》等,影片先后入围威尼斯、柏林、戛纳等国际国内多个电影节,并获得多项国际国内奖项及提名。
终审评委
王雪茵

王雪茵,制片人,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管理学院,现任深圳市一怡以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CEO。2019年担任制片人的《平原上的夏洛克》获第13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电影文本奖。2022年作为联合制片人参与电影《万里归途》制作,该片获近16亿票房。2023年,由其担任出品人及制片人的《朱同在三年级丢失了超能力》入围多个电影节获得提名并获奖。2025年担任制片人的电影《阳光照耀青春里》《无名之辈:否极泰来》定档上映。同年,担任总制片人的电影《长夜将尽》入围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第19届FIRST青年电影展、第20届罗马电影节,并荣获金爵奖主竞赛单元评委会大奖、最佳女演员和FIRST最佳编剧和最佳演员奖。参与了包括《流浪地球2》《宇宙探索编辑部》《雪山飞狐》《一闪一闪亮星星》《震耳欲聋》《刺杀小说家2》《罗小黑战记2》等多部电影。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13340306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