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重庆青年电影展
2023年11月22日
第十届重庆青年电影展于2023年5月开启征片,11月22日在重庆市沙坪坝区拉开帷幕。期间,共征集到1429部来自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的参赛、参展影片,在为期5天的主体活动中,组织了展映单元、竞赛单元、创投单元、沙龙论坛单元等版块。线下参与人数约1.5万人,线上参与约2700万人次,登上两次同城热搜。
在展映单元中,开幕影片《开山人》备受关注,这部由重庆本土打造的精品电影,凭借其深入展现“奋斗三气”的主题,被评为彰显重庆城市精神的佳作。同时,“谢晋百年诞辰纪念特展”、“国际传播计划”、“巴蜀映像”特展等一系列紧密贴合时代脉搏的活动,也在青年群体中引发了广泛热议。在竞赛板块,共有8部长片、19部短片入围最终评选。影展有幸邀请到五位电影行业的资深前辈担任终审评委,他们共同评选出14个奖项。此外,影展还举办了1场电影项目创投会和1场影人沙龙论坛,邀请到6位国内知名制片人,对入围的电影项目进行点评并与分享经验。
此前在九月份,第十届重庆青年电影展还组织了“青睐放映”全国高校巡展的预热活动,放映精选的影展往届优秀获奖短片。历时一个月,全国共有43所高校报名参与,现有27所高校成功举办线下观影活动,其余高校将陆续在之后展开活动。
在主体活动期间,央视频、人民网、新闻网、重庆日报、重庆发布、华龙网等主流媒体均对此次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重庆青年电影展再次为市民呈现了一席公益文化盛宴,拓宽了青年群体的艺术视野,并为培育本地创作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影展板块
致力于支持中国青年电影艺术实践的重庆青年电影展,始终保持与高校电影教育的现实共振。高校学生作品构成影展影像的重要部分,学生的成长与影展的发展相辅相成,正是“青年”与“电影”的有机联结。
十年来,走入高校的CQYFF与各大高校联合推出影片联展、创作宣讲、学术交流等多种活动,与重庆各大高校保持了良好的互动关系,促进更多优秀的青年电影人与电影爱好者参与其中,让影展影像根植于更热烈的青年土壤。
11月22日下午14:30,第十届重庆青年电影展在UME影城融汇温泉店拉开帷幕。开幕式有重庆广电集团党委书记、总裁管洪,四川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邹渝,沙坪坝区委副书记李鹏,沙坪坝区政府副区长黄可欣,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校长严功军,以及来自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政府外办、重庆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中方领导嘉宾出席。有哥伦比亚、古、秘鲁、委内瑞拉等四国驻华大使馆外宾出席。
如果将电影产销比作一个系统集成,那么制片人就是这一系统的总控模板或首脑中枢。一部电影从投入第一份资金到产品开发后收回最后一份利润,艺术水准、市场元素、资本运作、社会影响以及观众审美情趣的引导均离不开制片人的职能与责任。身为银幕背后那双有力的推手,他们独到的目光往往代表了电影行业的选择与共识。
11月25日下午三点,第十届重庆青年电影展影人沙龙论坛在四川外国语大学歌乐书院举行。影展荣幸地邀请到在电影制作、投资、发行领域的两位杰出影人:余伟国、安晓芬作为嘉宾,杨珂冰作为特邀嘉宾主持人,共同就“制片人的经验与展望”这一话题展开探讨。
本届影展共征集了电影项目202个,其中公开单元168个,“扶垚计划”本地单元34个,最终入围公开单元6个,“扶垚计划”本地单元4个。资方在此得以对话青年导演,筛选具有发展前景的电影项目并进行投资,并寻找具有发展潜质的长期合作对象与合作伙伴。
公开单元尝试搭建创作者与投资公司的默契桥梁,促进华语剧情长短片焕发光彩,并让海外项目得以寻觅中国合作方的相伴。“扶垚计划”电影项目创投部分则立足本土高校、本土人士、本土机构,进一步调动重庆影视行业的创作积极性,作为本地单元融入了重庆影视行业的灵感和创造力。优秀中青年导演、编剧和制片人才在此孕育,为本地电影创作奠定坚实基础,跟随每一个创投项目,呵护优质创意的成长。
本次创投单元评委阵容有安晓芬、马旭华、孙陶、鄢光宗与郑正,以及诸位资方代表。路演包括“公开单元”影片六部:《爱的既视感。》《贾思敏的兔子洞》《锦鲤,锦鲤》《啊,朋友再见》《恐龙蛋事件》和《谜桥》;“扶垚计划”本地单元影片三部:《江入荒流》《在山中等潮来》和《焦土》。
11月26日下午1点,第十届重庆青年电影展闭幕红毯仪式暨颁奖典礼在磁器口古镇后浪广场举行。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曹清尧,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陈若愚,沙坪坝区委副书记李鹏,四川外国语大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杨国祥,重庆广电集团副总裁、重庆电影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市文联副主席、市影协主席黄翔,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黄可欣等主办、承办及协办单位的领导及嘉宾,以及影展各位终审评委和特邀嘉宾等莅临闭幕式现场。
青年创作者用摄影机创造梦境,透视人生,发起革新。而在这过程中,他们同样用电影反思、追问,并与外界的数种声音发生着共鸣和交锋。问题与回应的碰撞及融合,更是赋予电影自身更澎湃的生命力。
今年,第十届重庆青年电影展邀请到虹影、李杨、松太加、王彧和余伟国 (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担任主竞赛单元终审评委,他们将从多元的视角出发,本着公正的原则,以全面而专业的评价体系,为作品提供符合当下电影环境的判断标准,在真诚的交流中,给予青年电影人更为中肯的建议。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13340306083